近日,由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中國技術監督情報協會、北京大數據協會首席數據官工委會、中科智庫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北京應用統計學會、山東省大數據協會、四川省大數據產聯合會、深圳市大數據產業協會、天津市創新數據產業研究院和新疆絲路數字經濟產業研究院等機構在“2024科學家創新大會”上聯合發布了《2024中國大數據產業白皮書》和《中國大數據企業排行榜V9.0》。
本次的發布旨在剖析大數據產業的格局現狀、技術前沿、應用領域與發展趨勢,并為各界人士深入洞察大數據產業全貌、把握時代機遇提供全面且權威的指引。
大數據企業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是:以國家創新型企業三級指標為基礎,兼顧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系統性、開放性、代表性、可比性、穩定性、動態性、可獲性、權威性。評價指標還包括4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6個三級指標組成。
從全國163個重點城市排名結果看,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城市地理格局基本保持穩定。其中,北、上、深、杭、廣等第一梯隊五個城市連續四年穩居全國前五,體現出極強的綜合實力;第二梯隊南京、蘇州、武漢、合肥、成都、天津、青島、重慶等8個城市排名相對集中,差距不明顯;第三梯隊包括鄭州、無錫、長沙、濟南、福州、西安、廈門等7個城市,主要為中西部城市,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從區域經濟圈來看,大數據產業發展呈現出以中心城市為極核、周邊城市梯度發展的整體格局。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為中心,科教資源集聚,技術創新優勢明顯,見長于企業培育和產業壯大;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著力支持大數據產業生態構建,產業政策、產業組織等環境建設走在前列;成渝城市群在產業水平、產業創新和產業環境方面發展較為均衡,但總體上相較于其它三個地區仍有提升空間。自2014年大數據首次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以來,至今年已進入第11個年頭。我國大數據產業近年來從小范圍、小場景應用加速走向大范圍、深層次建設。從指數評價結果可以看出,不僅頭部城市發展能級量級不斷提升,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的大數據產業發展也持續加速。
大數據企業排行榜自2015年首次發布以來,到今天已經是第九版,基于大數據行業的迅速發展,每版排行榜都會根據市場的變化做出相應微調整。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大數據產業研究部副主任劉冬冬研究員認為,為推動大數據產業持續規范化、規模化發展,首先需要加強數據和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建立完善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相適配的數據產權結構性分置制度,推進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和市場化流通交易;其次要推動算力服務業、大數據服務業、云計算服務業融合發展,培育大模型、元宇宙等新業態新賽道,做大增長點。最后,要健全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